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8月9日
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
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8〕3号)及《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函〔2017〕126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天津的实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着眼问题导向,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遵循医疗卫生服务和临床医学人才成长规律,把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始终摆在卫生与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本市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培养,创新使用激励机制,为本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全科医学人才支撑。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逐步形成促进全科医学人才发展的激励政策环境,逐步改革完善全科医生管理及薪酬制度,显著提升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本市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更加健全,激励政策环境更加完善,城乡结构更加合理,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天津建设需求。
二、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一)医教协同深化院校全科医学教育改革。高等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面向全体医学类专业学生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临床见习实习。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成立全科医学教研室,开设全科医学概论等必修课程。依托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一批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建设规划,在人员配备、职称评聘、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医学院校在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聘请有教学潜质的全科医生承担教学任务,符合条件的可聘任相应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牵头单位: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配合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2018年起,新增临床医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重点向全科等紧缺专业倾斜。改革完善高职临床医学、中医学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标准与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有机衔接。(牵头单位:市教委;配合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二)建立健全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制度。当年在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必须全部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对于单位委派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人员,委派单位应与其签订协议,就培训期间待遇、培训期满后服务年限、违约处理办法等进行约定。(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认定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综合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要加强全科基地建设,增加全科医疗诊疗科目,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以人才培养为目的,开展全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培养全科医生。成立天津市毕业后医学教育全科专业质控专家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全面负责全科专业毕业后医学教育规划、标准的修订和监督检查等工作,严格培训过程管理与考核,持续加强培训质量建设。在培训基地内部分配中,合理确定全科医学科人员的薪酬待遇水平并适度倾斜,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严格培训基地动态管理,将全科专业基地建设和作用发挥情况作为培训基地考核评估的核心指标。(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人力社保局)
制定全科医学师资能力标准,完善培训教材,遴选培训基地,加强骨干培训,持续提高带教师资的教学意识和带教能力,实行双导师制。支持具有临床医学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予资格的高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立协同教学关系,积极探索和完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取得硕士专业学位的办法。(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教委)
(三)巩固完善全科继续医学教育。设立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学项目类别。加快全科医学网络数字化课程、课件、教材开发,大力发展远程继续教育,普及全科适宜技术,实现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全覆盖。积极开展基层全科医生专业技能培训,注重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继续推动落实天津市全科医生队伍三年行动提升计划,以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实施全科医生培育工程、基层骨干扶持工程、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基层全科医生进修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区级综合医院在农村基层全科医生进修培训中的作用。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卫生技术培训标准化建设与认证示范区建设,开展标准化建设,逐步启动全科医学师资、技能培训中心、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团队能力等级评定与认证工作,持续提高本市全科医生培训和服务能力,将评定和认证结果作为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职务聘任的参考因素。(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人力社保局)
加强对全科医生的中医药和康复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将中医药作为其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鼓励提供中医诊疗、养生保健康复、健康养老等服务。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全覆盖。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培训,提高项目人群覆盖率。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开展岗位培训,使其达到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执业的基本要求,建立一支能够满足社区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队伍。(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优化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内涵,强化基层专项技术能力培训。扩大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范围,鼓励二级及以上医院有关专科医师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在原注册执业范围的基础上增加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允许其在培训基地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全科医疗服务。实行乡村医生全员全科基本知识技能培训,有农业的区有计划地安排乡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区级医院等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鼓励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三、全面提高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
(一)改革完善全科医生薪酬制度。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充分体现全科医生技术劳务价值。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两个允许”)要求,根据基层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统筹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水平,对聘用经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确定其薪酬水平时给予适当倾斜。强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其薪酬总量挂钩。提升全科医生薪酬待遇,使其薪酬水平与所在区区级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生薪酬水平相当,并综合考虑其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保持合理关系。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分配自主权,在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充分体现不同岗位差异,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重点向关键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倾斜,并可在绩效工资内发放全科医生津贴。切实贯彻“两个允许”的要求,由市卫生计生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的指导意见,各区结合本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实施办法,区卫生计生部门按照实施办法具体核定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年收入水平,并报区人力社保、财政部门备案。(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配合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
认真贯彻《天津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政策,多签多得,优绩优酬,要将不低于70%的签约服务费用于团队成员内部分配,使家庭医生通过提供优质签约服务合理提高收入水平。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将服务对象健康状况和居民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家庭医生团队的签约服务收入挂钩,确保签约服务质量。(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
落实新入职全科医生学费补助,对2018至2020年新入职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岗位的应届毕业生给予学费补助,补助标准参照临床医学专业学费标准确定,具体办法由各区自行制定,逐年发放到位,所需资金由区级财政承担。对领取此项补助的毕业生,要求至少在基层协议服务10年。(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二)完善全科医生聘用管理办法。各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编制内要保证全科医生的配备,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或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可简化招聘程序,可采取面试、组织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农村基层执业的全科医生,可实行“区管乡用”(区级医疗卫生机构聘用管理、乡镇卫生院使用)。对经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助理全科医生,可实行“乡管村用”(乡镇卫生院聘用管理、村卫生室使用)。深入推进天津市大医院医师百人团队进基层工作,不断健全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援制度。(牵头单位:市编办、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三)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临床医师队伍建设中,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本科学历全科医生,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对待,落实工资等相关待遇。(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配合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重点向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倾斜。建立健全符合全科医生职业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完善职称晋升办法,拓宽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优化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资格评审标准,遵循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规律和工作实际,突出职业素养,破除学历限制,取消对职称外语、计算机能力水平的硬性规定,弱化论文、科研要求,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将群众满意度、工作量考核、业绩评价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建立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资格评委会,对基层卫生专业实行单独评审、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配合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四)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落实国家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医疗卫生机构相关规划布局不对全科诊所的设置作出限制,实行市场调节。支持符合条件的全科医生个体或合伙在城乡开办全科诊所,为居民就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鼓励二、三级综合医院与辖区内全科诊所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畅通转诊渠道。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促进全科诊所规范发展。(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对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营利性全科诊所,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执行与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等补助政策,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其参与当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以及承接政府下达的相关任务,并逐步扩大购买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对具备条件的,可认定为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基地,承担全科医生培养任务。对全科诊所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有条件...